安達網
安達網

究进沙棘葉中為1.59 mg·g-1

时间:2025-05-05 17:37:34来源:

1.5 維生素、沙棘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沙棘中含有豐富的化的预類胡蘿卜素、維生素B、学成析維生素C、分药維生素E、理作量标維生素K等,用研維生素C在沙棘果實中最高為14.3 mg·g-1,究进沙棘葉中為1.59 mg·g-1。展及志物POP R M等使用GC-MS技術分析沙棘果和葉中類胡蘿卜素含量,其质發現果中的测分類胡蘿卜素為0.53~0.97 mg·g-1,葉中為0.035~0.042 mg·g-1。沙棘

沙棘果實、化的预葉、学成析枝、分药籽中均含有17種氨基酸,理作量标包括7種必需氨基酸,2種半必需氨基酸,8種非必需氨基酸,且沙棘葉氨基酸平均總量(15.41%)要高於果(6.89%)。楊玲春等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技術,快速分析測定了沙棘中鈉(Na)、鎂(Mg)、鋁(Al)、磷(P)、鉀(K)、鈣(Ca)、鉻(Cr)、鐵(Fe)、錳(Mn)、銅(Cu)、鋅(Zn)等 26種微量無機元素含量。


2 藥理作用

沙棘果實及其葉中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抑菌等廣泛的藥理活性。

2.1 抗炎作用

沙棘中的黃酮類、多糖類、脂肪油等組分對支氣管炎、特應性皮炎、結腸炎等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任青措等探討了沙棘總黃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藥效學和作用機製,發現沙棘總黃酮通過抑製脂多糖(LPS)誘導的支氣管上皮細胞(HBE16)中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6 (IL-6)、CXC趨化因子配體1(CXCL1)和黏蛋白5AC(MUC5AC)的基因和蛋白表達水平,同時抑製環氧化酶2(COX2)表達,從而抑製前列腺素(PGE2)的生成,發揮抗炎作用;沙棘總黃酮還可顯著改善LPS誘導所致的小鼠體質量降低,減少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及總細胞數量的升高,對慢性支氣管炎具有治療作用;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結果顯示,槲皮素、異鼠李素和山柰素等成分通過阻斷Fc epsilon RI信號通路、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號通路、血管內皮生長因子信號通路,從而發揮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作用。ZHAO L等發現沙棘多糖通過降低LPS誘導的腸上皮細胞內Toll樣受體4(TLR4)和髓樣分化因子88(MyD88)的水平,並抑製磷酸化的核轉錄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對炎症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徐鳳英等研究表明沙棘葉總黃酮可減緩葡聚糖硫酸鈉誘導的小鼠潰瘍性結腸炎,抑製促炎細胞因子IL-1β的含量,而對TNF-α和IL-6的含量無影響;體外實驗結果結果表明,不同濃度的沙棘葉總黃酮可以顯著抑製NF-κB/NLRP3信號通路,抑製LPS誘導的巨噬細胞中促炎細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表達。沙棘果油對葡聚糖硫酸鈉誘導大鼠潰瘍性結腸炎也有明顯保護作用,可緩解潰瘍性結腸炎大鼠臨床症狀,改善結腸黏膜組織損傷。此外,沙棘果油通過阻斷NF-κB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1信號通路激活,抑製幹擾素-γ(IFN-γ)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aCaT細胞中Th2型趨化因子胸腺活化調節趨化因子(TARC)和血漿趨化因子(MDC)的產生,對2,4-二硝基氯苯誘導特應性皮炎的BALB/c小鼠具有治療作用。TANWAR H等研究發現沙棘葉甲醇提取物對LPS誘導的巨噬細胞具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機製是降低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OX-2表達,抑製TNF-α、IL-6和幹擾素-γ(IFN-γ)的分泌。

2.2 抗氧化作用

沙棘中的黃酮類組分主要發揮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的強弱主要是受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黃酮類成分的含量差異影響。沙棘葉乙醇提取物對鉻誘導的白化病雄性大鼠氧化應激具有保護作用。沙棘果油可通過抑製細胞內超氧化物陰離子水平,對過氧化氫誘導的RAW264.7細胞氧化具有保護作用。沙棘葉總黃酮對DPPH自由基(IC50為18.5 μg·mL-1)和ABTS自由基(IC50為28.8 μg·mL-1)有較好的清除效果。王曉飛等對沙棘葉、莖和果實的抗氧化活性進行對比,發現抗氧化能力的強弱順序為:葉>莖>果實。焦揚等研究表明沙棘果實總黃酮和沙棘枝葉總黃酮對不同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有所差異,大果沙棘總黃酮對ABTS+清除率、DPPH-的清除率較高;沙棘枝葉總黃酮對亞硝酸鹽的抑製和Fe3+的還原較強;而其對超氧陰離子和羥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差異不顯著。CHO C H等研究不同采收時期沙棘葉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對PC-12細胞神經保護作用,結果顯示8月份采收的沙棘葉總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強。沙棘葉乙醇提取物對鉻誘導的白化病雄性大鼠氧化應激也具有保護作用。李倩茹等研究表明沙棘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成分主要是蘆丁和槲皮素。魏晨業等對沙棘中多糖成分分離純化,發現由木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物質的量比為1∶2.15∶0.28)中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更強。

2.3 肝髒保護作用

沙棘果提取物通過增強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同時降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氧基轉移酶(AST)活性,對高脂飲食所致的大鼠肝細胞損傷具有保護作用。ZARGAR R等研究發現沙棘葉提取物對醋酸鉛致中毒大鼠的肝髒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可通過降低AST、ALT、堿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改善肝髒氧化應激狀態。沙棘多糖通過降低撲熱息痛誘導的AST和ALT水平,抑製Toll 樣受體4(Toll-like receptors,TLR4)和p-JNK表達,降低TNF-α和IL-6的水平,對撲熱息痛誘導的小鼠急性肝損傷組織有保護作用。李淑珍等發現沙棘葉總黃酮具有肝髒保護作用,可明顯降低損傷小鼠血清中堿性磷酸酶(AKP)、血清穀丙轉氨酶(GPT)、穀草轉氨酶(GOT)和MDA含量,提高肝髒過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MAHESHWARI D T等研究發現沙棘葉中的多酚類成分對CCl4誘導的大鼠肝髒損傷也具有保護活性。還有研究表明沙棘中的熊果酸組分對酒精誘導肝損傷有改善作用,其機製可能與調控肝細胞凋亡關鍵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達水平,進而抑製肝細胞的異常凋亡有關。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中藥雜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維生素氨基酸黃酮

更多内容请点击【百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