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網
安達網

药理研究平抑肝陽之功效

时间:2025-05-05 03:21:52来源: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白芍幹燥根,具有養血調經,学成斂陰止汗,分和柔肝止痛,药理研究平抑肝陽之功效,作用臨床應用廣泛。进展綜述了近幾年白芍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的白芍文章,發現白芍的学成化學成分主要為揮發油類、單萜類、分和三萜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等,药理研究以芍藥苷和芍藥內酯苷為代表的作用單萜及其苷類成分是白芍中公認的藥效物質,以前者含有量最高,进展為質量控製指標成分;藥理作用廣泛,白芍具有抗炎鎮痛、学成抗抑鬱、分和抗癌、抗血栓、降血脂、降糖、保肝、改善心肌肥厚、改善骨關節炎、改善斜視性弱視、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影響、通便、還具有減毒增效的作用,同時對口腔扁平苔蘚、硬皮症、高泌乳血症具有治療作用。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tactiloraPall.)的幹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淨,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或去皮後再煮,曬幹。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之功效。《本經》曰:“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別錄》謂其:“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治)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日華子本草》曰:“治風補癆,主女人一切病,並產前後諸疾,通月水,退熱除煩,益氣,治天行熱疾,瘟瘴驚狂,婦人血運,及腸風瀉血,痔瘺發背,瘡疥,頭痛,明目,目赤,胬肉。”《神農本草經》中將白芍列為中品。如《朱氏集驗醫方》中的芍藥湯專治婦人脅痛:香附子四兩(黃子醋二碗,鹽一兩,煮幹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藥。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無時服。

筆者整理了近幾年發表的相關文獻,對白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進行綜述,發現白芍的化學成分主要為揮發油類、單萜類、三萜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等,藥理作用廣泛,具有解痙、鎮痛、抗驚厥、抗炎、抗菌、免疫調節及擴血管、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毒副作用小,臨床應用廣。

1化學成分

白芍的化學成分主要為揮發油類、單萜類、三萜類及黃酮類化合物等,如代表性的沒食子酸、氧化芍藥苷、芍藥內酯苷、芍藥苷、苯甲酸、1,2,3,4,6-O-五沒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藥苷等。周海玲等應用優化的高效液相色譜-飛行時間串聯質譜法(HPLC-TOF/MS)對芍藥進行成分分析。結果分離得到單萜苷、鞣質、有機酸和黃酮類等化學成分,且在負離子檢測模式下,由電噴霧質譜得到其準分子離子峰,結合串聯飛行時間質譜信息推測出其中13種主要成分可能的化學結構,分別為沒食子酸、芍藥新苷、羥基芍藥苷、兒茶素、沒食子酸甲酯、6′-葡萄糖芍藥苷、芍藥內酯苷、芍藥苷、芍藥苷亞硫酸酯、沒食子酰芍藥苷、1,2,3,4,6-五沒食子酰-O-β-O-葡萄糖、苯甲酰氧化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並分析白芍和赤芍中主要化學成分的質譜裂解規律。笪婧雯采用矽膠柱層析方法分離和純化化合物,通過理化性質和波譜數據鑒定化合物結構。結果從白芍水提醇沉物的石油醚及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離得到8個化合物,鑒定了其中的4個化合物,分別為正十六烷酸,β-穀甾醇,沒食子酸,苯甲酸。

1.1萜類化合物

白芍中的萜類化合物主要為單萜,還有其糖苷類化合物和三萜類化合物。其中研究最為廣泛的是單萜及其糖苷類化合物。芍藥苷(paeoniflo-5)是發現最早的一種蒎烷單萜苷,還有氧化芍藥苷,芍藥內酯苷、芍藥苷磺酸酯、苯甲酰芍藥苷、苯甲酰羥基芍、4″-羥基-芍藥內酯苷、脫苯甲酰芍藥苷、氧化芍藥苷亞硫酸酯、3-羥基-香茅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芍藥苷亞硫酸酯、2′-O-苯甲酰芍藥苷等單萜苷。還有11α,12α-環氧-3β,23-二羥基油酸-28,13β-內酯、齊墩果酸、常春藤皂苷、11α,12α-環氧-3β,4β-二羥基-24-去油酸-28-甲酸、和3β,4β,23,29-四麵體-羥基-24-去油酸-12-烯-28-甲酸等三萜類化合物。

1.2揮發油類

白芍含有大量的揮發油,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白芍的揮發油,其收率可以達到1.0%。主要為:2,4-二叔丁基苯酚、十五酸、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十五烷、丹皮酚、3,5,5-三甲基-2-環己烯-1-醇、4,4,6-三甲基-2-環己烯-1-醇、2-側柏烯、酞酸二丁酯、(1R)-(+)-諾蒎酮、2-羥基苯乙酮、2,6,6-三甲基-2-環己烯-1-醇乙酸酯等。

1.3黃酮類

黃酮類存在多種中藥材中,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研究發現白芍中的黃酮類化合物主要包括:山奈酚3-O-(6-O-沒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6″-沒食子酰基)-葡萄糖苷、山奈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β-D-葡聚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山奈酚、山奈酚3-O-β-D-半乳糖甲酰基-7-O-β-D-葡萄糖苷、異煙酰胺-3-O-β-D-葡萄糖苷等。

1.4其他

白芍還含有甾體類化合物,如:caudatin-3-O-(4-O-甲基-β-D-環吡喃糖基)-(1→4)-α-D-烯雄吡喃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4)-α-L-鼠李糖基吡喃糖、caudatin-3-O-β-D-地高辛ranosyl-(1→4)-α-D-烯雄吡喃基-(1→4)-β-D-二氨基吡喃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有機酸類:沒食子酸乙酯、沒食子酸、間-二加拉酸乙酯與對-二加拉酸乙酯的平衡混合物等;苯乙醇苷類:2-苯乙酰[-α-L-吡喃鼠李聚糖-(1→6)]-β-D-葡萄糖苷(2-phenyle-thyl-[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苯乙酰-β-D-葡萄糖苷等。

2藥理作用

2.1抗炎鎮痛

白芍具有柔肝止痛之功,臨床常取其止痛的作用應用於各種脅痛、腹痛、四肢攣痛,可見白芍具有抗炎鎮痛作用,而且其不同炮製品的抗炎鎮痛作用不同。吳麗等研究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藥苷、芍藥內酯苷對醋酸扭體法致小鼠疼痛模型的鎮痛作用。結果在醋酸扭體法致小鼠疼痛模型中,赤芍、白芍、芍藥苷和芍藥內酯苷均有鎮痛作用,芍藥苷為赤芍、白芍鎮痛作用的共有成分;芍藥內酯苷作為白芍的特征成分亦具有鎮痛作用。芍藥苷和芍藥內酯苷鎮痛作用的機製可能與升高血清和大腦皮層中β-EP水平、減少大腦皮層PGE2生成或釋放有關。

李穎等通過小鼠溫浴熱縮尾法、小鼠強迫遊泳實驗、小鼠耳腫脹抗炎法分別觀察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等白芍不同炮製品的鎮痛、鎮靜、抗炎作用,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白芍不同炮製品的藥理作用差異。結果,白芍不同炮製品均具有鎮痛、鎮靜、抗炎的作用,但酒白芍、醋白芍的鎮痛、鎮靜作用明顯增強。這與劉延欣的研究結果相一致,且白芍不同炮製品芍藥苷含量有所不同,鎮痛作用強弱也不同,且二者並無相關性。王慧超等研究不同炮製法製備白芍製品的芍藥苷含量及其鎮痛效果對比。結果,炒製品、醋製品、酒製品、麩炒製品以及生白芍的不同泡製法製品的芍藥苷含量不同,其鎮痛作用也具有差異性,但鎮痛作用與芍藥苷的含量無相關性,因此臨床應用中應根據臨床治療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白芍炮製品。

2.2改善心肌肥厚

現代研究發現白芍具有改善心肌肥厚的作用,具有強心的功能。鄭亞萍等采用皮下注射異丙腎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的方法製備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觀察Wnt/β連環蛋白(Wnt/β-catenin)信號通路在白芍總苷幹預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結果與心肌肥厚組相比,白芍總苷呈劑量依賴性降低心髒質量指數、心肌細胞橫截麵積、心肌間質膠原容積分數及血管周圍膠原麵積,減少心肌Wnt3a、p-GSK-3β和β-catenin蛋白表達。可見白芍總苷可以抑製Wnt/β-catenin信號通路,通過抑製Wnt3a信號表達避免GSK-3β磷酸化,進而使β-catenin保持一個較低的水平,從而發揮改善心肌肥厚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關係。

2.3抗血栓

白芍含有的芍藥總苷具有非常明顯的抗血栓作用,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縮短纖維蛋白原形成的時間。段文娟等采用Tg(VEGFR2:GFP)係熒光轉基因斑馬魚為模型動物,分別將白芍總樣、不同萃取部位、芍藥苷、白芍苷和芍藥苷代謝素-Ⅰ設置三個藥物劑量組,用熒光顯微鏡觀察並計數不同給藥組有血流的斑馬魚體節間血管數;以FeCl3為血栓誘導劑,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並記錄斑馬魚腹部血管血流停止時間的影響。結果白芍總樣、白芍石油醚萃取物、白芍水層樣品、芍藥苷、白芍苷和芍藥苷代謝素-Ⅰ均可抑製血栓生成、促進血液流動;白芍正丁醇相、白芍乙酸乙酯相和芍藥苷代謝素-Ⅰ能夠明顯增加具有血流的節間血管數量。可見芍藥苷代謝素-Ⅰ具有顯著的抑製血栓生成、促進血液流動的活性且優於總樣和芍藥苷。

2.4通便

肝的生理功能以肝陰、肝血為基礎,肝陰血充足,則其疏泄功能正常,故重用白芍峻補肝之陰血,能有通便之效。方圓之等觀察白芍的通便作用及其對慢傳輸型便秘(STC)小鼠結腸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neintrestinalpeptide,VIP)的影響,從而探討白芍通便作用及機製。結果發現,白芍能顯著提高STC小鼠糞便含水率、小腸推進率(P<0.05)。白芍高劑量顯著提高STC小鼠單位時間排便量(P<0.05)。白芍高、中劑量增加小鼠糞便含水率的能力顯著高於莫沙必利(P<0.05)。白芍高、中劑量顯著降低STC小鼠結腸VIP、AQP4水平(P<0.05)。可見白芍可以降低小鼠結腸VIP及AQP4水平,增加腸道內水分並降低腸道平滑肌張力,減少糞便下行阻力實現通便的作用。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醫藥學報》2021年2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 白芍揮發油有機酸異丙腎上腺素

更多内容请点击【百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