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網
安達網

溶液pH2.0~7.0範圍內

时间:2025-05-09 02:02:24来源:

(2)pH對茶多酚吸附量的马铃影響

由圖6顯示可知,溶液pH2.0~7.0範圍內,薯淀pH越高,粉改附茶澱粉吸附茶多酚能力越小。性及pH2.0時,其吸原澱粉和改性澱粉對茶多酚的多酚的条吸附量最大,分別為52.4mg/g和76.5mg/g。马铃茶多酚結構中存在酚羥基,薯淀在溶液中呈弱酸性,粉改附茶在遊離狀態下容易與澱粉鏈的性及羥基以氫鍵發生結合。

pH從2.0升至6.0時,其吸澱粉對茶多酚的多酚的条吸附量有減小的趨勢,但變化不顯著(p=1.171>0.05)。马铃pH7.0時,薯淀茶多酚的粉改附茶吸附量急劇降低,可能因為酸性條件消失,茶多酚不穩定,所含酚羥基發生氧化或去氫電離反應,生成含氧自由基,與澱粉羥基的結合能力減弱,導致澱粉對茶多酚吸附量減小,因此選擇2.0為最佳吸附pH。

 

(3)茶多酚濃度對吸附量的影響
 

原澱粉在茶多酚濃度為14mg/mL時,吸附量最大,為74.4mg/g。而改性澱粉在茶多酚濃度為26mg/mL時,吸附量最大,為223.7mg/g。由圖7可知,原澱粉和改性澱粉在相同茶多酚濃度下,茶多酚吸附量存在極顯著差異(P<0.01)。原因是在澱粉預糊化-冷凍過程中,水分子進入到澱粉顆粒內部形成結晶水,加入滲透能力和揮發能力較強的乙醇後,乙醇進入到澱粉顆粒內部同時置換出水分,幹燥過程中乙醇揮發,形成了顆粒內部連接外部的通道。

由於原澱粉顆粒內部和外部沒有連接通道,因此原澱粉和改性澱粉吸附茶多酚的濃度差別較大,原澱粉小於改性澱粉。

(4)吸附時間對茶多酚吸附量的影響


由圖8可知,隨著吸附時間的延長,原澱粉對茶多酚的吸附量明顯增加,在20min至140min內,茶多酚的吸附量增大較明顯(p=0.002<0.05),140min後,茶多酚吸附量變化不明顯(p=0.754>0.05),所以選擇140min為原澱粉的最佳吸附時間。而改性澱粉對茶多酚吸附量在80min時達到了最高,為62.0mg/g。

4、正交試驗結果與討論

原澱粉和改性澱粉吸附茶多酚的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如表3,原澱粉和改性澱粉正交試驗吸附茶多酚結果的方差分析如表4和表5。

由表3~5可知,正交試驗和方差分析結果證明,茶多酚濃度是原澱粉和改性澱粉對吸附量影響最大的因素。其他因素中,對原澱粉茶多酚吸附量的影響順序為pH>溫度>時間,最佳吸附條件為溫度20℃、pH3.0、茶多酚濃度16mg/mL和時間120min。對改性澱粉茶多酚吸附量的影響順序為溫度>pH>時間,最佳吸附條件為溫度25℃、pH2.0、茶多酚濃度28mg/mL和時間80min。

5、驗證性試驗結果

正交試驗確定了原澱粉和改性澱粉吸附茶多酚的最佳條件,在此條件下重複3次,原澱粉對茶多酚吸附量為113.5mg/g(113.5±0.1mg/g),改性澱粉對茶多酚吸附量為301.1mg/g(301.1±2.2mg/g)。驗證試驗結果說明正交試驗篩選出來的條件組合可信,同時說明進行正交試驗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三、結論

運用百特圖像顆粒分析係統分析出在70℃,預糊化40~44s條件下製備的馬鈴薯改性澱粉顆粒比較完整,破碎顆粒較少。單因素試驗結合正交試驗得到原澱粉和改性澱粉吸附茶多酚的最優條件,溫度20℃、pH3.0、茶多酚濃度16mg/mL和吸附時間120min,原澱粉對茶多酚的吸附量為113.5mg但;溫度25℃、pH2.0、茶多酚濃度28mg/mL和吸附時間80min,改性澱粉對茶多酚的吸附量為301.1mg/g,為原澱粉吸附量的2.65倍。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食品添加劑》,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馬鈴薯茶多酚乙醇

更多内容请点击【焦點】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