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傳統入藥部位塊根的地黄不同部位其主要活性成分積累有一定差異。謝彩俠等比較了地黃“85-5”“1706”“北京1號”“沁懷”“QH-1”“白選”6個品種生育期內菊花心與非菊花心中梓醇、资源毛蕊花糖苷、化学地黃苷A、研究地黃苷D等指標性成分的进展含量,結果表明,地黄“85-5”和“1706”2個地黃品種中菊花心部位的资源梓醇含量遠高於非菊花心部位,而“北京1號”與“QH-1”地黃則是化学非菊花心部位明顯高於菊花心部位;“85-5”“1706”和“QH-1”地黃中毛蕊花糖苷在菊花心部位的含量明顯高於非菊花心部位,其餘種質分布較均勻;“沁懷”和“北京1號”地黃塊根非菊花心部位中地黃苷A含量明顯高於菊花心部位;“85-5”“北京1號”和“1706”地黃塊根非菊花心部位中地黃苷D含量均明顯高於菊花心部位,研究其他種質差異不大。进展由此可見,地黄地黃菊花心部位和非菊花心部位化學成分含量存在顯著差異且與種質有關。资源李先恩等研究發現“國林一代”中“疙瘩”部位梓醇含量最高,化学中間部位次之,研究“籠頭”和尾部位較少。进展
地黃藥用部位與非藥用部位中活性成分也存在差異。許繼承等采用HPLC法測定地黃葉、生地黃、熟地黃中梓醇含量,結果發現梓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生地黃(1.424%)、熟地黃(1.254%)、幹地黃葉(0.993%)、鮮地黃葉(0.107%);王娟娟等采用HPLC法測定地黃葉與塊根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結果表明,梓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地黃嫩葉(14.922%)、老葉(4.929%)、新鮮塊根(3.333%)、幹葉(1.553%),毛蕊花糖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老葉(1.007%)、幹葉(1.003%)、嫩葉(0.956%)、新鮮塊根(0.028%),2種成分在葉中含量明顯高於塊根。此外,張豔麗從地黃葉提取物中分離鑒定了27個化合物,其中17個化合物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出來,如三萜類化合物齊墩果酸、齊墩果酮酸、熊果酸等,黃酮類化合物香葉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等。於文娜等研究發現地黃花不同部位環烯醚萜苷類含量差異顯著,但梓醇含量均較高,在地黃花瓣、地黃花梗、地黃花托中的含量分別為9.52%、7.65%、5.00%,毛蕊花糖苷含量分別為0.53%、0.13%、0.36%,益母草苷含量分別為0.09%、0.11%、0.19%。
地黃是大宗常用藥材,對其化學成分進行動態研究,不僅有利於生產安全、穩定、優質、可靠的中藥材,亦有利於對地黃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中藥材的品種直接影響藥材的化學成分和藥效。地黃栽培曆史悠久,品種資源豐富。目前對地黃品質評價的文獻較多,但多局限於少量品種資源的評價,同時所評價的資源中可能存在“同名異物”和“同物異名”現象,從而使得不同文獻中的數據缺乏比較性。因而應對地黃品種資源進行充分搜集,加強對地黃種質資源的考察、鑒定和整理,係統地對地黃品種資源進行質量、產量和抗逆性的比較,篩選優質的地黃種質資源作為當地的主栽品種。
懷地黃作為道地藥材,其品質較非道地產區地黃具有明顯優勢。但由於地黃種植存在嚴重的連作障礙,種植一茬需要間隔8年以上才能再次種植,因而限製了地黃在道地產區的生產。為此,地黃的種植不斷向道地產區周邊地區發展,並被引種到甘肅、新疆等地。懷地黃的道地性與道地產區的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緊密相關。因而有學者以道地產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為基礎,對地黃種植的生態或生產適宜區進行了分析,這為避免盲目引種、獲得優質高產的地黃藥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在古法熟地黃九蒸九曬的炮製過程中,隨著蒸製次數的增加,其化學成分發生變化,且無論清蒸法還是酒蒸法,均以第3次、第4次和第6次蒸曬所得熟地黃的相關物質的量呈較大的波動。藥理研究表明,一蒸一曬和九蒸九曬所得熟地黃對正常雌性大鼠的排卵作用不同,前者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後者則存在排卵功能上有一定優勢。不同炮製方法和條件使地黃化學成分發生質或量的變化,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藥理作用和臨床功效,為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應加強地黃加工、炮製的研究和規範的製訂與執行,確保藥材質量和療效。此外,從資源開發利用角度考慮出發,隨著其加工、炮製的條件和程度不同,其所得產品是否有功效和臨床應用,也值得進一步研究,以擴大地黃用藥範圍。
地黃傳統上以其體形大小和橫斷麵“菊花心”比例來判斷其品質優劣,《本草從新》雲:“地黃以懷慶肥大而短、糯體細皮、菊花心者良”。懷地黃“北京1號”HPLC指紋圖譜數據的分析表明,菊花心部位的化學質量特征明顯不同於非菊花心,但在“85-5”和“白選”2個品種中菊花心和非菊花心部位化學質量特征差異較小,即這種差異性因地黃種質不同而異。因而地黃菊花心以及疙瘩、開裂等外觀性狀形成的內因和外因,以及這些性狀與品質的關係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便為揭示地黃道地性特征提供依據。
地黃葉、花和種子在《本草綱目》已有藥用記載:“葉主治惡瘡似賴、十年者,搗爛日塗,鹽湯先洗。實四月采,陰幹搗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功同地黃效等。花為末服者,功同地黃。”而現代大量研究也表明,地黃葉、花中含有豐富的環烯醚萜苷、黃酮類等化學成分,並且含有的梓醇、毛蕊花糖苷等明顯高於塊根。但是地黃生產實際中,花和葉等地上部位常被丟棄,造成資源大量浪費,因此,應加強對地黃非藥用部位的開發研究,使地黃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安徽農業科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地黃,齊墩果酸,化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