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網
安達網

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时间:2025-05-09 04:14:14来源:

不同化工企業以及同一化工企業不同的产化區域或設施,由於生產工藝或使用功能不同,其產生和排放的汙染物也不盡相同,故有必要在實施布點方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文章細化了在建產企業實施自行監測方案前期工作的工企工作方法,為有針對性的製定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土壤和地下水的自行監測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據 

為切實加強土壤汙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业土國務院製定發布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壤地簡稱“土十條”。下水细化“土十條”中提出:“應加強汙染源日常環境監管,自行做好土壤汙染預防工作。监测各地要根據工礦企業分布和汙染排放情況,前期確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产化實行動態更新,工企工作並向社會公布。业土列入名單的壤地企業每年要自行對其用地進行土壤環境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下水细化”我國2018年5月印發的自行《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生態環境部令第3號)中指出,“重點單位應當按照相關技術規範要求,监测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定期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監測,重點監測存在汙染隱患的區域和設施周邊的土壤、地下水,並按照規定公開相關信息。”重點排汙管理的化工企業勢必要按照要求在廠內開展廠區內的土壤、地下水自行監測。

在產企業在初次開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監測時需要編製監測方案,而在編製方案前需要盡可能了解企業的曆史情況及生產現狀及周邊情況,一方麵可使布點方案更為準確,能夠為企業後續監控和動態觀測地下水、土壤的汙染情況。另一方麵由於在產企業廠內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的物質,為後續采樣過程中可能產生安全防範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1 前期工作準備方法細化

前期工作的準備是整個自行監測方案編製的基礎,需對在產企業有全麵的了解,前期工作的主要方法有資料收集、現場踏勘、人員訪談三種。

1.1 資料收集及分析

大部分重點單位的在產企業現有的資料都較為齊全,成立時間久的企業,其曆史設計、施工的相關資料不一定能保留下來,為提升布點的針對性與可行性。在監測方案製定之前需要對在產企業的資料收集進行全麵的收集,資料收集主要包括:(1)與企業生產相關的圖件:相關的平麵布置圖、雨汙管網圖、有毒有害的物質輸送管網圖;(2)設計、生產資料:環保管理資料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清潔生產報告、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等,廢氣、廢水、固廢等工程的設計、施工資料;生產資料有生產產品、工藝、汙染防治措施、原輔料使用情況。(3)所在區域的土壤、地下水有關的資料,如地勘、地下水流向以及已有的調查情況。

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對於時間比較早的資料,需加以辨別使用,關注對比分析中有偏差的部分進行核實,另一方麵關注企業曆史演變,在查看企業曆年的環保資料以及構建物的使用變動情況中,關注企業生產及環保技改各個時間節點和方案,分析得出每個區域曆史及現狀可能涉及的汙染因子、汙染源。

對於圖件資料的分析,關注管網的變動情況,特別是成立年代較早的化工企業,管網改造變動較大,原有雨水、汙水管網為溝渠或暗管輸送,雨汙分流不到位或管網防滲措施不到位,在破損的管網處易出現土壤和地下水的汙染情況。故須在圖紙中標識分別現有管網位置、原有管網的位置和廢棄管網位置,一方麵從安全的角度考慮,避免采樣鑽探過程中打穿管線而引發安全問題,另一方麵為後續的布點提供依據,使布點盡量靠近上述可能有汙染的區域。

化工企業大多設有汙水池、事故應急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等,關注設計文件中地下構建物以及管線的埋深,上述地下設施可能由於管理、設計等原因易造成垂直入滲的汙染,為采樣深度的設置提供依據。

在分析企業可能汙染因子時可從要下麵幾種物質中選取,並查詢其理化性質:

(1)原輔料種類、使用量,並收集其理化性質。

k生產反應過程中可能的副反應和中間產品;

(3)由於非正常工況時可能導致的二次汙染因子;

(4)由於化工企業需收集初期雨水,故關注企業物質中可遇水發生反應生產其他汙染物的物質。

(5)廢水、廢氣、固廢中的特征汙染物。對於儲存區域關注物料的包裝方式和運輸方式。

一般化工企業在構建物建設前會進行岩土工程地質勘察,從地勘中關注其土壤地質結構,由於調查以潛水層為主,關注潛水層、承壓層埋深,避免鑽探打穿隔水層。可從化工園區的監測井的監測數據或者周邊企業的地下水調查報告獲取知區域的地下水流向,由於監測點應布設在汙染物運移路徑的下遊方向,在獲取地下水流向後為點位的布設提供依據。由於環境影響評價中對於化工行業地下水評價等級一般在三級及以上,土壤在二級及以上,企業近年來編製的環境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均應該土壤現狀、地下水現狀監測數據,故可分析該部分數據情況以及考慮在同位置布點監測一遍分析汙染的變化情況。

1.2 現場踏勘對象及關注點

現場勘察一方麵核實資料收集的情況,另一方麵彌補資料不分析不到位的地方。重點勘查對象包括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處理、儲存、輸送、裝卸、處置或生產區域,現場的汙染痕跡,以及其他可供評價在產企業狀態的對象。

在產化工企業一般可將廠區劃分為辦公區、生產區、存儲區、三廢處理區、裝卸區等區域,大多辦公區與生產區分隔,重點關注除辦公區的其他區域。

現場踏勘建議在企業正常生產的情況下以及在企業安全、環保相關人員的陪同下進行,注意觀察企業的生產操作、存儲方式以及地麵防滲情況,關注汙染汙染、腐蝕的痕跡,重點與企業隱患排查的情況相結合。

儲罐儲存的物料,關注進料、出料、法蘭、排盡、基槽、儲罐區防滲情況等;對於散裝液體,關注裝卸台、灌裝作業區的泄露收集措施以及防滲情況。對於存儲物料的倉庫,關注防滲情況、風險物質泄漏截留情況。對於危廢倉庫關注其防滲情況。

對於物料輸送的管道、泵以及車間,觀察其有無跑冒滴現象。

對於位於地表下的構建物和管線,如汙水收集池、事故應急池,關注其防滲情況。需關注雨水收集情況,在綠化帶等未硬化的區域與生產區、物料轉運區等可能會存在物料泄露的區域之間是否建有圍堤,以阻止初期雨水進入上述未防滲的區域中。

對地麵的觀察主要為表觀查看是否破損或有裂縫以及是否有汙染的痕跡,上述區域均為布點的可能區域。有現場快速測定儀器對疑似汙染區土壤的進行快速檢測篩查識別。對可能有汙染的區域均拍照或攝像記錄。

對於廠區外的現場踏勘主要為核實周邊的企業和可能受影響的敏感保護目標的方位和距離。

1.3 人員訪談

廠內人員的訪談主要選取企業負責人,以及生產管理人員、一線操作人員、安全環保管理人員、企業的老員工,訪談內容側重在曆史生產情況,生產操作情況。

企業所在區域的環保管理部門人員、以及熟知企業的第三人的訪談,訪談內容側重在企業環保管理情況,以及是否發生過事故等。

將不同人員訪談中的內容進行提取分析,並與現場探勘、資料收集分析情況相結合,對其中可疑處和不完善處進行核實和補充。

2 結語

文章細化了在產化工企業土壤、地下水自行監測方案前期工作的方法,以及對收集資料重點關注的地方進行了闡述,以期能全麵分析和了解在產企業汙染特定,從而識別企業內部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汙染隱患的重點設施、汙染物及其遷移途徑,識為自行監測方案的編製提供支撐依據。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化工管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

相關鏈接:土壤監測地下水

更多内容请点击【綜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