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網
安達網

地麵上也看不到糞汙

时间:2025-05-05 03:35:44来源:

糞汙“逆襲”為肥,逆袭種養循環點亮綠色博羅_南方+_南方plus

冬日嶺南,寒意漸濃。种养位於博羅縣石壩鎮的循环惠州眾原環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眾原公司”),卻滿是点亮生機盎然的別樣景象,番石榴、绿色青柚、博罗聖女果、逆袭釋迦果等在生物有機肥料的粪污滋養下茁壯成長。

距離石壩鎮十餘公裏的为肥楊村鎮,博羅縣泉蒙畜牧場的种养奶牛養殖場幹淨整潔,奶牛們享受著“高標準”的循环生活,牛舍裏沒有令人難以忍受的点亮臭味,地麵上也看不到糞汙。绿色在這裏,奶牛的糞便搖身一變,將會成為農作物生長中不可或缺的養分。

自2021年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以來,博羅縣開展整縣糞肥就地消納、就近還田工作,因地製宜扶持一批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主體,構建1-2種糞肥還田組織運行模式,打通種養循環“堵點”,帶動全縣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深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

變廢為寶

“汙染源”成“營養源”

“植五穀,養六畜,農桑並舉,耕織結合。”種養結合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2021年以來,廣東省在畜牧大縣、糧食與蔬菜主產區、生態保護重點區域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13個縣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博羅縣作為13個試點項目縣之一,積極探索糞肥還田模式,一批有機廢棄物處理企業、有機肥生產企業等在甘霖的滋潤下,如雨後春筍般百花齊放、發展壯大。

“我們花了3年時間,讓這些現代化的大樓、車間、生產線,從一片荒蕪中拔地而起。”惠州眾原環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清熙介紹,去年,公司完成設備調試並開始試運行。目前,一期工廠主體建設已全部完成,包括除臭單元、發酵陳化車間、成品包裝車間、辦公輔助用房、自動化生產線和中控係統等。

惠州眾原環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走進眾原公司的車間,2條自動化、智能化、全封閉式的有機肥生產線,1條秸稈肥料化生產線和1條微生物菌肥生產線正有條不紊地運轉著。據了解,眾原公司通過生物領域的技術優勢,能提供專業的生物除臭、汙水處理、養殖糞汙和餐廚垃圾處理等服務,每年可處理畜禽糞汙及農田廢棄物39萬噸,生產25萬一30萬噸生物有機肥,可為至少10萬畝農田提升耕地肥力。

王清熙介紹,公司主要應用“槽式堆肥”糞汙堆漚處理技術模式,在長而窄的被稱作槽的通道內進行,槽壁上方鋪設有軌道,在軌道上安裝翻拋機,對物料進行翻拋、攪拌。槽底部鋪設有曝氣管道,對物料進行通風曝氣,通過強製通風與適時翻拋相結合的堆肥係統,一次發酵周期為15一25天,翻堆頻率為1一2次/天,陳化周期45一65天,無臭味。

惠州眾原環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槽式堆肥”糞汙堆漚處理技術模式。

在博羅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相關負責人看來,畜禽糞汙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用則利,不用則害。據統計,博羅縣3年合計完成糞汙收集處理13.63萬噸,生產有機肥約7.59萬噸,建設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示範麵積22.7萬畝。“結合農作物施肥實際,以果樹和蔬菜的糞肥還田技術為主,推廣應用了‘糞肥+N’‘糞肥+配方肥’‘糞肥+水肥一體化’三個主要技術模式,項目實施以來還田服務了493個種植主體。”

種養循環

串出致富“生態鏈”

博羅縣泉蒙畜牧場的千頭奶牛牧場內,奶牛們享受著“高標準”的生活,它們住在寬敞幹淨的牛舍,悠閑地吃著草料。牛舍裏沒有令人難以忍受的臭味,地麵上也看不到糞汙。奶牛們每天產生的糞汙會被迅速輸送至毗鄰牛舍的現代化處理場,經過一係列先進的處理工藝,轉化為寶貴的肥料資源,種植水稻、花卉、果蔬等。

“公司自2013年成立伊始,便開始同步做奶牛養殖、糞汙處理等工作。”惠州市綠之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文生深知奶牛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糞汙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汙染與破壞。因此,公司在成立初期便組建了專業的工程隊伍,探索創新且高效的糞汙處理技術與模式。目前,公司不僅能解決博羅縣泉蒙畜牧場養殖的1200多頭奶牛產生的10000多噸糞汙,還會收集周邊養殖戶的雞糞、蘑菇渣、煙渣等糞汙製作成有機肥,輸送至周邊農戶。

陳文生坦言,農戶是最實際的人群,有機肥效果好就會一直用。近些年,楊橋鎮的農戶對有機肥的反饋良好,需求不斷。“根據農戶實際需求,公司每天都會配送幾車有機肥到田頭,15噸一車。”

惠州市綠之寶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肥,通過貨車送到田頭。

農戶在田邊領取有機肥。

在博羅縣的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監測點,蔬菜種植戶李誌明發現了類似的現象:施用有機肥的蔬菜顏色變得更綠了。“下了有機肥的蔬菜,采摘期會適當延長,葉片顏色深綠肥厚,果實顏色也會更亮一些。賣相好了,每斤蔬菜的價格也會上漲2毛錢左右。”提及自家的500多畝蔬菜,李誌明喜上眉梢。

近年來化肥價格高位運行,無形中增加了農民種糧的成本。通過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開展糞肥還田利用,可以有效減少化肥施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對於穩定農民的種植收益、提高種糧積極性有一定促進作用。

蔬菜糞肥還田監測點。

通過項目帶動示範,博羅縣農民施用有機肥積極性大幅增強,對比2020年,2023年有機肥使用量增加1.2萬噸,增長31.6%。據廣東省農業科院在水稻、福田菜心、鮮食玉米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采用有機無機配施,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可提高2.33%一12.06% ,且改良了土壤酸性,對品質具有明顯提升作用,實現化肥減施增效與穩產增產。

施用有機肥節本增效明顯。李誌明跟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福田菜心為例,每畝可減少1.4公斤氮、3公斤磷、6.77公斤鉀肥(折純)化肥用量,折款91.824元。畝增收41.04公斤,按照6元/公斤的價格來算,折款246.24元。每畝菜心能夠節本增效338.064元。同樣的,每畝水稻可節本增效287.895元,每畝鮮食玉米可節本增效267.022元。

量質雙升

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在實施種養循環項目中,博羅縣結合自身實際,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耕地質量和農業生產增產增效的“雙提升”。

惠州聖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司亞楠表示,通過種養結合模式的示範、畜禽養殖糞汙肥料化,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使用,大大減少了農業生產的化肥投入。“公司的有機肥產品不僅在博羅當地俏銷,還銷售到江西、海南等地。目前,有機肥已經大麵積應用在福田菜心、新會陳皮等知名果蔬品牌上,為提升‘粵’字號農產品品質做出綿薄貢獻。”司亞楠說。

有機肥施用現場。

基礎先行,步步為營。據了解,為確保項目實施取得“1+1>2”的成效,博羅縣在編製實施方案時,邀請了省農科院有關專家,調研縣農業和畜禽業現狀,深入開展畜禽糞汙還田摸底調研,結合實際製定《博羅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實施方案》《博羅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實施主體管理考核製度》。同時,博羅縣積極抓好糞肥質量,堆漚糞肥須按照《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GB/T  36195-2018)和《畜禽糞便堆肥技術規範》(NY/T3442-2019)的相關規定進行生產,還田有機肥需符合《有機肥料》(NY/T525-2021)要求,確保還田安全。

2023年全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技術培訓班現場觀摩會在博羅縣湖鎮鎮鴻藝菜場舉行。

2023年2月28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辦的2023年全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技術培訓班現場觀摩會在博羅縣湖鎮鎮鴻藝菜場舉行,向全國人民展示博羅縣綠色種養循環項目的成效和模式。博羅縣湖鎮鎮鴻藝菜場是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示範區共建單位,負責人陳金章向參會人員介紹,該菜場利用“糞肥(商品有機肥)+配方肥”、“糞肥(商品有機肥)+人工或機械深施”等技術模式,有效改良土壤、提升地力,通過建設設施大棚、水肥一體化運行,實現農業現代化管理與穩產增收。

“種養循環”見成效,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推進種養循環項目工作中仍然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一方麵,大部分農民缺乏環保意識,對綠色生產方式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麵,部分服務組織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還有待提高,有機肥生產不同批次原材料質量參差不齊,而工藝升級所需資金投入較高。同時,缺乏針對性的施用設備,目前農戶施肥還以人工撒施為主。

接下來,博羅縣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高效種養業轉型發展,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環保意識。二是繼續加大農民和基層技術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做好有機肥生產的監督管理工作。三是積極爭取社會資金支持,培育專業的有機肥施用社會化服務組織,降低施用成本,推動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撰文:鍾海芳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葉香玲

更多内容请点击【休閑】专栏